厦门热点旅游景点资讯速阅

您的当前位置: >福建厦门网 >娱乐时尚 >王东声徐涛等:从“施晗现象”看当代文人书法的现状与突围(下) 丨大米艺术

王东声徐涛等:从“施晗现象”看当代文人书法的现状与突围(下) 丨大米艺术

发布时间:2019-11-28 17:55 | 来源:贵州网 |

施晗书写行为研讨座谈

暨当代文人书法的现状与突围

时间:2019年9月14日上午10点

地点:北京·润艺术空间

学术主持:曾翔

策划人:王妍

参与研讨嘉宾

(依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曾 翔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秘书长

  胡抗美 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崔学路 《青少年书法报》首任社长、总编辑

  李晓军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

  王东声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瓷印辉光”项目总策划、主持人

  徐 涛 中央美术学院一刀印会会长

  李 晖 “小刀会”重要代表成员

  占 宇 今日鉴藏美术馆馆长

  施晗,一位拥有文人诗意的书写者!他对自己的准确定位,使之超越了单纯以技法而名的职业书家,又使之摆脱了当下形而上的文人作家千篇一律的杂乱无厘头书写,他从不承认自己是个书法家,但客观上又接续了民国学者文人书风,具有当代书法艺术典型的个案研究意义。

  他涉足多个文化领域,文学、出版、书法、对话、策展、新媒体等等等。为做自己喜欢的事,固执、任性、执拗、自我专注、我行我素……他心性散淡纯粹,文字却有脾气有态度,兼有悲悯情怀与深刻洞见;他对艺术有着绝佳的鉴赏力、直觉,对美学认知拥有一种诗意的逻辑,尤其对书法的偏爱,使之渐渐有了超越同辈人的独特艺术气息,成为当下文化的一个特殊符号——“施晗现象”。

  2019年9月14日上午10:00,施晗书写行为研讨座谈暨当代文人书法的现状与突围在北京润艺术空间举行,此次活动是施晗先生关于书法的首次研讨,主题围绕施晗当前书写行为的探索之路和对未来的追问,以及当下大的书法语境里,文人书法的现状和突围。研讨会由曾翔先生担任学术主持。

  考虑让来宾更自由真实地未有约束的说真话,本次研讨并未对外开放,只全程做了视频记录,大家所言亦均为临时发挥,未经雕饰,以下,即是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成文,希望对读者朋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大米艺术

现场发言

(根据录音整理)

王东声

  王东声:没有解答,不能解答。我只能从我个人感受上说一下,关于“文人”这个概念,确实它真的就是一个概念,它其实是一个泛指。在中国古代,我觉得它多数都是靠科举上位,即使他自己不是,也基本上靠家族的传统来达到一个所谓的“文人”身份。说苏东坡梳理中国画,说到王维,说到士人、士夫,他当时没有直接叫文人。到董其昌才直接说“文人之画”。所以“文人”的这个定义也是在流变。但是它的大的概念性还是由来已久。今天,社会分工与古代有不同,跟以前的社会结构、制度各方面都不一样。

  今天,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分工,各方面其实都非常西化。我们目力所及的东西几乎都是很“西化”的。所以,文人也好,或者人文也好,或者做文化的人,做艺术的人,或者包括从事书法、绘画的我们,觉得还是有一个“情怀”在。这里的“情怀”就和文化的概念,包括文人,人文精神,都是联系着的,用概念去完全去解释,去拆分,都不太好说,——大家肯定各说各的理,也争论不完。

  因为书法它是中国汉字文化的一个体现,非常独特、独到,只有中国的文字形式能够跟艺术密切相关,甚至于它是介于国学和艺术之间的一个通道,或者是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通道。我们有幸在这个里面来实践,来工作,我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仅此而已。

  说到施晗。我觉得他在当代青年艺术群体里非常有代表性,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能够看到他的那种不安,那种焦虑,那种既含蓄,又希望低调,同时又跃跃欲试的这样一个个体当代心态。这是施晗的一个状态——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准确,但是确实如此。他也是我非常敬佩的为数很少的年轻人之一。

  从文学出发,又涉猎到包括书法,包括评论,包括媒体人,做“大米艺术”,同时还有着经营者和经理人的身份,因为他的团队里面有工作人员,有助手,都需要他给发工资。所以,他的身份就非常的复杂,也非常的丰富。

  很难得的就是他的自觉,他不想把自己单纯的划在“书法”这一个圈里。作为一个文化人,一个真正有思考力的人,做到这种理性的自觉也是必须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切实地做到。——如果没有这种东西的话,我们所做的东西也只是泛泛而已。我觉得施晗所做的,所思考的,是非常难得的。包括今天的这个场面,我相信施晗他本身也是忐忑不安的,既希望受到认可,又希望让大家给提意见,把自己晒出来让人评判。包括刚才他一再解释说就是聊聊天,实际上这些东西都代表着他“不安”的这种心理,这其实都是很正常的。

  其实,人生和艺术,放到一个人身上,就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包括历史上的王维、苏东坡、赵孟頫、黄公望、倪赞、董其昌、八大、石涛、黄宾虹等等,都是这样,艺术史就是不断有新的呈现,新的品类制造出来。但是艺术这东西它就是一个熬人的东西,一旦建立了好的东西,这些东西立马就成了历史,你还要去追寻,去创造新的东西。

  所以,艺术的终极永远是一个虚幻的存在。因为它永远是发展着的,对于你也好,对我们也好,实际上都是这样。它永远在那个地方,永远在远处,它永远在你不能抓得到的地方,虽然我们的艺术呈现是以具体的、平面化、立体的各种形式,文字是书写性的,还是图像化的,都在于个人的选取。但是,艺术的高度永远是未知的,所有人都只能达到你能达到的力所能及的程度而已,但艺术史的塑造,对所有人都留有机会,都有可能性。

  那天我们陶印展的研讨会上,曾翔老师说到对艺术史的认识,认识高度有多高,认识的深度有多深,这个决定就是你所做的东西。这一点,我特别认同。有的时候,对书法不是非要考察你写的是否精微,是不是到位,是不是符合那些框框条条,那些规范规则,我们往往囿于那里边。对于创作者而言,这里面其实是一个艺术史观的事。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大事,不是每个人成就都能做到精彩绝伦。越有多的人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可能性呈现的份额才能越大。所以包括施晗所思考的东西,我也很认同,他的冷静,包括矛盾的心理,都是一种真实的心理反应,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

施晗书写作品

  时代在推进,在变化,你思考的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认知。你不可能去强求划一,任何想强求划一的方式,都不是合理的。那天我说到陶印的发展,有些篆刻家,甚至一些知名的篆刻家,不认同陶瓷印,认为不是主流,认为难以进大雅之堂。——这有点类似于很多人非议“流行书风”,非议“丑书”。但是,艺术史或者说时代、时间,从来不等人,永远不会。你没有意识到,你意识到了没有去做,或者不敢去做,就不可能达到。甚至,你认识到了,体会到了,你也去努力做了,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达到,都是很正常的。

  艺术史,文化史,文明史,就是这样,它就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体系,很多人实际上都是大浪淘沙而去,很多人都是炮灰,都是灰飞烟灭的存在,我们可能都是。

  可以说,中国的今天真是艺术发展的好时代;最好不最好很难说,但它是一个好时代。刚才胡老师也说到美国二战之后的艺术战略,实际上就是当时美国推出的“联邦艺术计划”,它的规则就非常合理,就是要吸引我们这个星球上所有有文化认知、有艺术创新力、创造力的人到纽约去,让所有人都来,我给你政策,我给你资助,我给你空间等等各方面的优越条件。当时,纽约吸引了那么多艺术家去,美国几乎是策略性的“巧取豪夺”一样,把艺术之都从巴黎牵引到了纽约。这完全是一个体制、机制非常优化的方式,才造成了非常成功的一个结果。

  现在,中国当然有很多条件制约,但是中国也是在努力。比方说我们前边做国家艺术基金,国家每年在往里面投入;据说每年都在增加,去年四个多亿,今年可能更多。虽然肯定会呈现出一些不良的东西,但是国家的本意是好的。当时我主持的项目,也没有特别去多想,但是触及到了,逐渐认识到陶瓷印的价值。我觉得我们要做这样的一件事情,确实要有人站出来,要尽可能的把它做好。

  回过头,还是说到施晗,他能有如此冷静的思考和自觉,非常难得。至于他放在地上的那些字,写的怎么怎么样,都是第二位的。当然,我也觉得施晗那些小字,写在信封上那种手札式的作品,我都很喜欢,觉得那个是他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书写,形式看上去非常的轻松惬意。

施晗书写作品

  我觉得,今日中国的艺术发展,当代的书法也好,绘画也好,有点像西方的“后现代”。大家不再单纯拿那种官方体系,正脉二王体系,或者那种所谓的正统性的,或者说冠冕堂皇的那种系统当成“唯一”遵从的信条。大家在打破,在颠覆那些东西,这个正是后现代的一个理念,我觉得很可贵。这个时代,需要更多像施晗这样的人去认识、去推进这个工作。可能正是因为很多有这种文化自觉的艺术家在思考,在试验,在推进自己的创作,才使得我们的艺术前景广阔。中国当代艺术,包括书法艺术、篆刻艺术、水墨艺术等等,只有不断呈现更多更好的成果,才能无愧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

  施晗:光说好了!

  曾翔:我觉得说的非常好,提的问题也挺多。但是你要是会听的,这里边好多故事,我觉得他说的倒不是光说你的好,我觉得他说的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刚才说的你现在比较矛盾,你现在这样,实际上也是心里可能比较纠结,刚才说了很多,切的点切的很透,对你的现状看的也很清楚,很值得参考。

  王东声:对于施晗,我们今天在评判你现在的工作,其实之后还是很漫长。你现在做的好与不好,都是你现在的真实状态。评价你的作品,要看评鉴者的审美品味,喜欢的人可能会觉得你无与伦比,不喜欢你的人就会觉得你幼稚,就是这样。但是,无疑,你的书法还是需要不断深化的。除去那些小字的有些作品,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里面的漏洞。因为有些东西就是还没有达到,但是不能达到也是你现在的状况,你的真实。但是没有关系,那些技术技法,随着你的阅历,随着你的修炼,你的练习,不断深化,不断修正、优化,逐渐逐渐会解决。另外,每个人的创作都因人而异,不是说你把二王写到了超过王羲之,你把魏晋的那种经典全部的拿捏到位了,然后再去创作就能够好了。不是那样的,艺术创作永远不是那样。如果按安格尔的标准,梵高的那些素描差多了,那根本连入学都入不了,但是梵高的那些素描就是来成就梵高的。你的问题,你的拥有,就是在成就你,那就够了。

  曾翔:又开了一个药方,每个药方都是个陷阱。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你按照他的建议,你要按照它的想法走下去,就是个陷阱,我认为施晗自己的路就是靠自己走,是吧?把自己把握住就可以了。我倒建议王东声办了一个陶瓷印生态展,你可以再申请一个中国书法生态展研究,我觉得这个题目挺好,而且很有文章可做,我觉得你能做好。就针对中国书法生态研究,我觉得有太有意思了。

施晗书写作品

  王东声:书法,可以做。另外,我在零几年,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水墨画的文章,写了半截,有过类似这样的设想。

  曾翔:很可以做,中国书法生态研究特别对。我觉得有很多研究的地方,因为像施晗也可以加入到队伍来,做一个生态研究的战将、个案,因为他这个个案还是开始,他对书法的这种理解判断和认知和他这个人还不统一,刚才李晓军说的这个问题,你还有一段距离,就是如何把你的人和你的字里边微妙的东西更加深入打通,从那个字里边看到一个人,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起码是不完整的。

  王东声:他才80后,太年轻了。

  曾翔:是,我就是说这个意思,他有这个想法,还想把这个人融进去。他以为他现在表现的是他当时的现状,是吧?我临一个写一个自己做一个,他也在找,也是有前人的影子。就是我们刚才说他手札好,你写的再好,有什么用呢?你能建立一个坐标?不可能!他前任早就坐标摆在那,我们之所以说他好,因为跟坐标对比的,是吧?包括崔老师说的,你现在这样也很好,但是我们还是拿前人来比照,就是你现在的好,只是说在当下这群人里面,你的作品好像更接近于那个东西,那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没有意思。我觉得还是生态的问题,在当今这样一个生态,你还做这样的东西,还有价值吗?也可能有价值。这是我提出的一个问题,你可以去思考。你做的跟颜真卿一样有价值吗?跟苏轼一样有价值吗?值得思考,可能也有价值。但是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再有一个苏东坡有什么意思?再有一个齐白石也没意思。这是我的判断,我觉得一定是做出自己的,叫独处心机,就要有自己的,独一无二。是吧,这就是最重要的。所以还慢慢做,路还远,是吧。徐涛,来自于中央美院,搞了这么多年了,也有很多想法?他也是按照他自己的路在走,而且还走的很稳。我看他也不怎么张扬,也不怎么露脸。现在在很多场合都见不到徐涛,来,徐涛说点。

徐涛

  徐涛:今天实际上是来学习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书法的话题,关于施晗书写行为的故事。

  施晗,我一直关注着他。在全国艺术思潮非常活跃的大背景下,年轻一辈艺术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施晗无疑是在同龄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14岁写诗,一举全国成名。是人们羡慕嫉妒没有恨的那种早慧式天才。继而文学艺术一直伴随着他成长。一方面用诗歌、小说诉说着青春与人生百态。同时他用超乎寻常的观察视角审视着自己的书写之路。或隶或楷,或行或篆,对摩崖碑版似有心得。时时运用不同的书写材料来表达自己挥运之迹。这可能就是他的初心吧!这也可能就是这种书写记录方式,他称之为书写行为吧。实际上,施晗说到书写行为,让我想起和他同龄的陈量。陈量对书法的思考量极具实验性和先锋性,他运用西方文艺哲学理论与东方民俗文化相融合,勘察考证记录整理文献,用文本影像等形式进行展示。天之妙道,施于万物。艺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应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对。我感觉施晗正好和陈量极有默契之感又有不同之处。默契之于他们都是对经典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不同之处乃是施晗来自东方传统文化语序,以诗言志。心悟于至道,书契与无为。他其实是在跨界融合,融合文学和书法这样一个大的艺术状态。他的书写行为其实是一个书法泛化的概念,是书写文字记录呢,还是笔墨技巧的展示呢,到底要延伸到什么;笔墨当随时代,我们今天还这么写,到底有什么意义,咱们去讨论这个事情,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今天就算都写成“二王”那个样式,又能怎么样呢!这仅仅完成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但我觉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做的课题研究。像施晗这样,有独特见解的青年书家里,他们会当随时代。

  我在美院工作,得以更大的启发是什么呢——绘画的多元性,书写的多元化,艺术的包容态度。包括像徐冰先生,做的中英文书法,用中国书法的笔墨和点画符号去延伸,去做一个更深入的探究与实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西方人了解东方汉字符号,推动了汉字文化世界的普及性。在当下的语境中,会给书法人重新思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包括谷文达先生先锋性的作品等等。他们对书法的理解,是把文字作为一个构成的形式借鉴,用以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包括科技手段的运用,包括VR等各种形式都值得来探索。书法作为汉字媒体,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表达。

  施晗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又集合了作家、出版人这样的身份,创立“大米艺术”品牌,思想活跃,有自己对艺术的情怀和品格。打破传统的书写行为,要树立起自己的一个新的坐标;跳开书法这个小的范畴,用一个大艺术大书法的角度去判定自己的位置,敲响中国当代书法更大更强的声音。听了大家对施晗的评价与认可,我还是完全有理由相信施晗以后会做得更好,会有更大的突破。

  施晗有艺胆和文心。在当下做艺术还是挺辛苦的,他和他的团队不断地策划推出一个又一个有品味的展览,专题研究,艺术家个案呈现等等。这需要他的学术思想和对艺术的家国情怀。这让我想起来杨绛先生的一句话:读书不是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施晗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感谢中秋佳节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就像一个大家庭,有温度有情趣有思考。真好!

  施晗咱们各自攀登,然后山顶上见啊!

  施晗:刚徐老师还提到一个多媒体,前几天咱们在王东声老师的陶瓷印研讨会上,我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多媒体在当下艺术的应用,现在对于书法群人来讲,多媒体本身,它其实也是一种展现的载体。我们现在书法界的这个展览,大部分还都是停留在墙壁上,对新事物的接收太滞后了。

  曾翔:其实当代艺术里面还是有这些的,只是我们没有关注。其实多媒体应用书法也很多,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闭塞,实际上在当代艺术那个口里边还挺多的。人家不是说直接去写一个字,或者是做一个。我们现在很多人连展览都不去看,他怎么能行,连意识都没有,他没有这种意识。他看了也不知道这跟书法有关系,对不对?你看了毕加索,毕加索就跟书法有关系。你刚才说夏加尔都跟书法有关系,只是他使用的角度不一样,对不对?我们现在都热衷于什么呢,热衷于市场,热衷于我这个字跟苏东坡像不像,跟王羲之像不像,我临摹得是否准确,大家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因为这样有人买,说到底,还是在为钱做自己的事,几乎都是在等米下锅的一个状态,他怎么能够把艺术搞好呢。艺术是一个奢侈品,过去艺术都是精英的,现在都是等着米下锅,等着买米下锅,他能写好,见鬼了。好了,下面,看看我们“晖哥”。“晖哥”现在很厉害,最近在“大米艺术”推出来后,看起来是一个商业行为,但是你这个商业行为做的比别人做得好,因为你是以艺术家的出现,是以艺术家来占领市场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出现,我觉得也挺好。但是做长了你就成了商业了。

  李晓军:关于这个话题,这说了半天,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曾翔:关于这个话题请“晖哥”自己讲讲。

李晖

  李晖:我的状态就是既对这个钱感兴趣,但是又不等五斗米下锅,就是这种状态。

  曾翔:希望你在篆刻界,做成第二个石开老师。有可能。因为我觉得你现在目前这个点切入的都挺好,一个是价格比较实惠,因为很多人都问我说这个老师刻得怎么样?非常好,我说关键是物美价廉。刻的好,还钱不贵,好吃不贵,我觉得这个定位非常准,你还千万别把它定高了。你看我们现在定高了很后悔是吧,当然我们定低了也没人要,我还是定高点,因为什么,他看不懂,他没法弄了,我估计他们到时就晕了,因为我不是站在篆刻历史上去做的。我是站在艺术立场上去做,所以他不一样,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所以我那天为什么说,篆刻不是让你盖的,你错了,篆刻是让你来欣赏的,是你挂起来供着的,不是让你天天摸着盖的。盖的是什么,盖的那个东西还是戳子是吧?戳子跟篆刻艺术那不是一回事儿。

  王东声:还一直说篆刻,是不是说得太多了。

  曾翔:那都是从施晗的书写他那引出来的,他引出来,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且昨天他专门还发了,不希望大家限制那三条的干扰。很好,接着说。

  李晖:施兄着急了,从书写跑到篆刻去了。今儿这活动我是前两天在“东北乱炖”现场才知道的,首先,我觉得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好——“施晗书写行为研讨座谈”,他对自己的定位很准,没有用“书法”这两个字,我就是读书写字嘛,抛开刚才曾老师胡老师说到的“文人定义”问题,在没有硬笔和电脑输入之前古代人就是用毛笔在书写,包括王羲之、苏东坡甚至到徐渭等一批文人,他们的作品,抑或信札、手稿,都是一种文人的自然书写行为。现今对弘一法师的书法评价非常高,但是我一直不能理解,与八大山人、良宽来比,单以书法论应该不在一个境界上,但为何今人还是这么热衷他,对他评价那么高呢,后来我慢慢就理解了,那就是他的综合修为和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所造就的。

  施兄的经历,可能在座大家都知道的,少年成名,比韩寒成名还早,后来又做文学、艺评人,创办“大米艺术”等等,与前面诸位老师的观点相同,我对施晗这一批小字更为看好,这些作品都是属于自然书写的范畴,非常真诚地流露了书写者的心性,与施晗的气质也是最为吻合的,但可能为了展览,或者是为了今天给我们展示一个全面的自己,所以这里面是大字小字,真草隶篆都上了,还有一些他自创的书法,今天好像没有拿来,我觉得那些东西好像更有意义和艺术欣赏性。

  前段时间,我还在他朋友圈看到他在信封背面,有时候在一些草纸上随手书写的自己的诗文,我觉得那些反倒非常精彩。我并不赞同施晗在目前的创作里加入过多的书法成分,因为他本身就没有把自己定位成职业书法家,若以职业书家而论,可能就要另当别论了,他更多的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人来对待,所以他的这种书写本身就是有别于我们今天大多数书法家的,何况,还有今天在座这么多大家以及一大群人对他的提携关照,相信他未来的书法之路肯定会有更高更大的突破。我就讲这么多,赶快吃饭吧。

  曾翔:你就把人家进入职业圈这个梦想给扼杀了,所以你这个是告诉别人,不要进入职业圈,这样会玩得很好,意思是职业圈在你心里是有标准的,其实什么叫职业呢?我现在发现,现在后悔,为何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像施晗这样开这么一次会议,早点认识大家,要不我早就成了。现在看看年轻的占宇,想说点什么。

占宇

  占宇:可贵者胆。施晗兄能够展示这一批自己用心书写的作品,说明了他的用心与自信,而且他的创作是有诸多思考的。我非常敬佩施晗兄对书法的执着与热爱,向施晗兄学习。

  先不谈论他的书写质量如何,单就是他今天组织这么一个有创意的座谈会,还能够邀请来这么多业内大咖,或者专家,各位都是享誉全国的名家。而且今天是八月十六,还在中秋节假期,大家能够来参加,这缘于大家对施晗有很大的期待与支持,期待他更优秀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施晗做的“大米艺术”这个平台非常棒,在艺术类的自媒体微信推广平台中,我认为应该是排在最前列的一个梯队,这个平台的打造,在于施晗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更是对艺术深度思考后的呈现。

  我与施晗年龄相仿,他长我一点,我们是有很多共同语言。我也做了“今日鉴藏”这么一个平台,实际上,也是同施晗一样,本着一种情怀和对艺术文化的担当,在积极进取中追求着一种大的理想;因为做着相似的工作,我们多有往来,体会也相当。可能因为我们常常接触一些高水准的艺术家,无形中“近墨者黑”,偶尔也会有进行创作的冲动,艺术的感觉非常好。我跟随艺术家去写生,偶尔也会画一些小作品,时常还能获得老师们的赞誉,那么作品真得很好吗?我想未必。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晰的定位,作为我个人而言,业余时间当然可以继续搞一搞创作,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多用些心思,比如临习《芥子园》、诸多碑帖,还是要在艺术的范畴、模型中,或者形式中,打打基础,在今后的创作中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与心思。

  其实,我更希望施晗兄继续利用好自己的平台,可以在文化艺术的传播领域,有更多的担当和贡献;虽然我们有时候也需要为我们的团队和生计来谋划,时常很矛盾,并不断在发展中摸索前行,同时也在为社会传播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与美育教育、先进的美学思想等而努力。感谢诸位先生对我们的期待支持、批评指正,愿意与施晗兄共勉吧。谢谢。

  曾翔:好,说得好。

  占宇:刚才李晖先生说我们还年轻,其实我们真的不年轻了,都三十六,已经走在奔四的路上了,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时刻在紧张中去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勤勉自律。

  施晗:是的,我们确实不年轻了。当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写文章,那时候身边所有人说我年轻;后来上高中,到十六七岁,开始全国大量发表文学作品、出专辑,大家又说我年轻;再后来我上北京求学,已经二十出头,大家照样说我年轻;以致今天,我们都三十好几的人了,哪里还能算年轻呢?如果说,我没有过而立之年,人家说我年轻,我还可以接受,但是过了三十,我们就该认真审视自己了。现在我们面对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自我认知问题。以前,我在别处讲课,总会引用雅典德尔菲阿波罗神殿上镌刻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乃至最终成为你自己,这是人活着最重要,也最应该去做的一件事情。今天,听诸位老师来谈论我和我的作品,我对自己确实有了更深一层,不一样的认识。跟别人说这话就像讲故事,但是真的落到你自己身上,那就是一个现实的悲剧。

  占宇:其实80后的书法家也很多,有些已经在书坛崭露头角,在国展中屡获大奖,影响也逐渐在积累。还有一批80后的收藏家,已经在引领收藏的整个业态,传统的、近现代的、当代的艺术品,大家都有了很强的意识与前瞻性。而我们各自所做的平台,也在积累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去拓展。

  曾翔:全国那些获奖者,包括80后,和那么多中书协会员,我都没看好,比施晗差得远了。现在,请我们的导师崔老师总结。

王东声徐涛等:从“施晗现象”看当代文人书法的现状与突围(下) 丨大米艺术

  崔学路:大家也都说了,施晗是一个客观存在。所以,我相信施晗心中自会对我们的发言有一个自己的酝酿,我们都是供你参考的。最后说一句,施晗就是施晗。

  曾翔:好,最后总结得非常好,这个可以作为展览名了,我真的觉得非常好。施晗有什么不服的吗?施晗来说两句。

  施晗:第一句,我很服气,大家说得我非常感动,包括对我的评价和所指出的问题,我都在认真听,未敢有任何的落下。第二句,只有感谢,无尽的感谢、感恩,谢谢你们。(全文完)

上一篇:浦江“侯爵”居停,沪上摩登风华
下一篇:艾美酒店携手高端起泡酒品牌夏桐推出联名限量版瓶装设计